acfic dihk
project home page

使用“W”开始导言
hoch zurück weiter titelseite

使用“W”开始导言

怎么样开始导言?最好的情况是以著名的“W”开始:谁?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这些“W”是变化和变化可能的开端,同时可以变换的安排使用。当本世纪初这些“W”在美国成为一种新闻规律时,人们认为导言必须回答所有“W”问题。这就导致出现非常臃肿的句子,影响信息的价值,使读者了解不了,也不想了解报道的内容。举个例子:“八月十九日夜间在法兰克福高速公路上砸在一辆墨尼黑轿车档风玻璃上的砖头很可能是一个美国人扔的。”

这种臃肿方式不易理解,违反“易懂”的最高宗旨。Rolf Schneider在他的“大师德语”一书中引用了Jean Paul的“读者不需要重读是衡量文章质量的标准”这句话。

我们要坚持上述原则,不让导言负担过重。导言只使用能突出新闻特点的“W”,使导言简明扼要有表现力。如果一句话不能突出特点,可以用两句话。在我的报道中,各个“W”通常分在两个句子里,因为说明“谁”就要用一行半,比如:德国工商总会主席Hans Peter Stihl;如再加上活动的地点、时间和形式,第一句话就太沉重了。因此我通常把第一句话分成两句。比如:德国工商总会主席Hans Peter Stihl认为,德国政府必须“更加坚决地推动”所宣布的经济政策变革。他在明斯特星期五召开的第一届威斯特法伦企业家大会上指出:“我感到在某些领域里变革像经过360度的大转弯,然后重新兴致勃勃地朝着错误的方向继续发展”。

应该怎样排列“W”的顺序呢?Frohner把他们分为三组:第一是“谁”和“什么”。如果内容涉及名人,他的名字自然放在开头的开始:里根去世了。科尔总理拒绝...。名字是新闻,是对读者的第一个诱惑,是句子中突出主题的成份。根据Frohner的调查,和其它写作相比,新闻报道最经常以“谁”-“什么”开始。把“谁”放在“什么”前面的情况比把“什么”放在“谁”前面多,如“就学徒位置税德国工商总会主席表示反对”。看起来,记者通常使用一般的“主语-谓语”语序。就我所知,在新闻通讯社这方面有过变迁:过去强调头重,比如:“对谁谁谁,对谁谁谁...提出尖锐批评”。今天则这样写:“德国工商总会主席尖锐批评了联邦政府的行为”。这个变化也和电台语言的变化相关,人们还是按照“主语-谓语”的顺序造简单的句子。

“怎样”和“为什么”的使用:在这里,细节往前推,强调事件的特点。比如:“德国经济对提高增值税的计划表示震惊。并认为这些计划危害德经济在世界上的竞争能力,威胁经济跃进”。“怎样”的使用绝不只是引起轰动,它不同与“南德日报”“估计在有自杀企图...”的例子。在消息里它可以成为能起到强调突出作用的“惊叹号”。比如:坚决地...,坚决要求...。

对我们的工作来说,用“谁”和“什么”以及“怎样”和“为什么”是最重要的。有时为了内容完整,还要用“什么时间”和“什么地点”,但这两个“W”不太经常用,因为一个事件的时间和地点很少提供要点。如果它们在特殊情况下有这个作用的话,肯定非常出色。比如:“恰好在十三号,星期五发成绩单”(Frohner)。“什么时间”的使用经常导致长的像条虫一样的句子。用“什么地点”,比如:“在Kaiserslautern闹闹轰轰”。


hoch zurück weiter titelsei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