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fic dihk
project home page

年轻的德国电影
hoch zurück weiter titelseite

年轻的德国电影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曾经负有盛名的德国电影潦倒为平淡无奇的娱乐。60年代和70年代,德国西部的电影事业才经历了一个新的繁荣时期。1966年,年轻的德国电影在老爷子的电影已经寿终正寝的格言下脱颖而出。在后来的几十年中,这个新开端产生了一系列值得重视的,体裁和题材极其多样的影片。

例如,亚历山大·克鲁格在影片告别昨天(1966)中以精湛的手法将虚构的和有真凭实据的素材融合在一起。维尔讷·赫尔佐克在影片人人为自己,上帝反大家(1974)中富有同情心地将笼罩着神秘气氛的弃婴卡斯帕尔·豪泽尔的生活和苦难搬上了银幕。伯恩哈特·辛克尔和阿尔夫·布鲁斯特林拍摄的丽娜·布拉克(1975)是一部扣人心弦的喜剧片。莱纳尔·维尔讷·法斯宾德在制勺工匠(1969)、玛丽亚·布朗的婚姻(1978)以及在大都市叙事诗柏林亚历山大广场(1980)等影片中给人以深刻印象地勾画了德国社会的概貌。1982年他因薇罗尼卡·佛斯的渴望一片获柏林电影节金熊奖。

80年代中,年轻的德国电影的代表人物在票房和国际上都越来越成绩卓著。维姆·文德尔斯(生于1945年)在影片事态(1982)或巴黎、得克萨斯中描绘了沉默寡言的主人公在寻找自我。1984年他因该片在戛纳电影节获金榈奖。1987年文德尔斯出人意料地创作了柏林的上空,剧中一位天使爱上了一位空中飞人女表演家。玛尔嘉蕾特·冯·特罗塔以令人难忘地刻划妇女形象而闻名遐尔,例如1986年制作的影片罗莎·卢森堡。在影片令人窒息的时代(1981)中,她批判性地评论了联邦德国的状况。维尔讷·赫尔佐克(生于1942年)推出了有独特的主角、题材和舞台的大型有强大影响的影片。1982年在戛纳获最佳导演奖的影片菲茨卡拉尔多中描绘了一个狂热的歌剧迷试图在巴西丛林中建造一座歌剧院的努力。


hoch zurück weiter titelseite


Visits since 2000-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