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fic dihk
project home page

从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衰亡至德国的统一
hoch zurück weiter titelseite

从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衰亡至德国的统一

1949年10月7日成立的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是莫斯科的产物。它从一开始起就是以德国统一社会党的统治和红军驻扎在当地为基石的共产主义专政。命令主义的经济、秘密警察、统一社会党的无限权力以及严格的审查制度使人民和统治机器之间越来越离心离德。物质方面和社会福利方面-通过国家定价和对个人的津贴-的廉价的基本供应,使封闭型的制度有可能寓丰富多彩的生活于所谓的小生境生存之中。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体育运动在国际上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劳动者的满足一样,造成一种心安理得的心态,认为在东方集团内部尽管要向苏联缴纳极高的赔款,但是最高的工业生产和最高的生活水平已指日可待。

尽管进行了种种宣传,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原来力争在经济上超过西方云云始终不过是空中楼阁而已。资源耗竭以及由于中央集权制和计划经济造成的生产力萎缩迫使统一社会党政权漫天许愿而无法兑现。接受西方大笔贷款的情况越来越多。消费品领域里的原则是全凭一时心血来潮。生活水平每况愈下,基础设施(住房、交通、环境)杂乱无章。

对全体人民的无孔不入的暗中侦察、思想渗透以及声嘶力竭地呼吁团结,使工人阶级及其马克思列宁主义政党(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宪法第一条)的领导权首先在年轻一代的心目中不过是敷衍塞责的连篇空话。相反,民众要求的是自决与共决权,首先是更多的个人自由以及更多更好的消费品。

当布置导弹、美国政府拟订的建立依靠太基进行防御的体系(战略防御计划SD1)计划以及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继续推行的挑衅计划(例如,在勃兰登堡门旁筑起第二道围墙、阻碍通往柏林的空中走廊)使外交方面的大气候更为恶化时,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的公民使他们的领导陷入了困境。例如,准备出国的公民在未获明确答允他们去西方旅行之前,拒绝再离开联邦共和国设在东柏林的常驻代表处。为了方便人们办理手续,

联邦政府多次为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取得巨额银行贷款。

1985年年初开始,越来越多的人来到联邦共和国在东柏林的常设代表处以及德国驻布拉格和华沙大使馆寻求出境前往联邦德国的可能性。苏联共产党新任总书记,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3月份去世的康斯坦丁·契尔沃年柯的接班人-于1986年宣布,至世纪交替时消灭核武器是最重要的政治任务。总书记与美国总统里根在日内瓦和雷克雅未克的私人会晤、在斯德哥尔摩召开的欧洲信任与裁军会议(KVAE)以及欧洲削减常规军队谈判准备(VKSE)表达了东西方之间进行对话的新的决心。它促成了两个德国在文化、艺术、教育和科学方面的许多协议。然而,对于戈尔巴乔夫的箴言改革与透明度的推动力,统一社会党领导却避之唯恐不及。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领导将本国人民对他们的期待置若罔闻,引起了8月13日(筑墙日)在东柏林的示威游行。赫尔穆特·科尔在昂纳克到波恩进行公事访问(1987)时对客人的下面一番话是针对仍在继续进行的分裂德国的行动而说的。他说:我们尊重现有的边界,但是,我们要在和平的道路上通过谅解的过程克服分裂...我们对维护我国人民的生存基础负有共同的责任。

在裁军道路上的一个进展是里根和戈尔巴乔夫之间签订的中程导弹弹头条约。根据这个条约,在3年之内,美国和苏联布置在欧洲的、射程为500至5000公里的导弹将全部撤出并销毁。作为相应措施,联邦政府宣布准备销毁它的72枚潘兴IA导弹。

普遍的缓和在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产生的结果是,人民更加强烈地要求更多的自由和改革。1988年初,在东柏林举行的游行中,民间教派和平运动的120名成员被捕。在盖特塞码内教堂内为被捕者举行了一次代人祈祷礼拜。参加者有2000多人。两周后达到4000人。在德累斯顿,警察驱散了一次要求人权、言论自由和新闻自由的示威游行。

1989年9月,匈牙利为愿意出国的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公民开放边界,从而使数千人得以通过奥地利到达西方。对华沙条约组织的清规戒律的这一突破,在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鼓舞了越来越多的人起来采取抗议行动。教会之外的参加者人数也在增加。1989年10月初,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领导大讲排场地庆祝建国40周年时,首先在莱比锡发生了群众性的抗议(我们是人民)。越来越清楚的是,昂纳克控制下的民德领导已得不到苏联的支持了。

最后,为了挽救统一社会党政权于未倒,昂纳克于1989年10月18日被迫辞去了国家和党的最高职务。埃贡·克伦茨继任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统一社会党总书记和国家首脑。他许下的转折诺言,因群众对他本人的不信任而告失败。大势所趁,部长会议和统一社会党政治局总辞职。

这场兵不刃血的温和革命造成了国家机构的一种瘫痪。于是才有可能在1989年11月9日晚由统一社会党柏林区委书记沙波夫斯基宣布的一项意义模棱两可的涉及迁徙自由的新旅行法。结果是开放了柏林边界通道,人们通宵达旦地狂欢。界墙打开了,在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发生的天翻地覆的变革给人们数十年来追求的德国重新统一带来了契机。因此,联邦总理科尔于1989年11月28日公布了一个十点纲领。该纲领应有可能借助联邦制结构建立一个条约集体并以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政治和经济制度的根本变化为先决条件。

1990年1月15日,莱比锡150000人在德国-统一的祖国的口号下举行示威游行。那里的人们不信任汉斯·莫德罗领导下的新政府。西方的吸引力越来越大,民德的不稳定因素急剧增长。波兰和匈牙利正在进一步摆脱莫斯科的领导,齐奥塞斯库于1989年12月被推翻。如果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脱离华沙条约,安全政策方面的均势就必然会丧失。面对这一局面,戈尔巴乔夫仍然不动声色。从西方也传来劝告说,在建立一统时,要顾及德国诸邻国的合法的忧虑(美国国务卿贝克在柏林语)。最后,统一过程的继续进行只有在波恩保证不将统一问题同移动现有边界联系在一起、一旦统一后不将北约的结构扩展到原民德地区内,并为了平衡战略上的受益同意削减德国武装力量的情况下才有可能。美国总统布什同意统一的条件是,联邦共和国继续留在北约组织内。

1990年3月18日在民德举行了40年来首次的自由选举,产生了以洛塔·得·梅齐埃尔为首的基督教民主联盟、德国社会联盟(DSU)、民主觉醒(DA)、社会民主党和自由民主党的大联合政府。在眼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作为独立国家继续存在的经济基础已不复存在,那里的多数公民已决定加入联邦共和国之后,波恩遂与得·梅齐埃尔议定于1990年7月1日成立经济、货币和社会联盟。1990年8月人民议院表示赞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尽快加入联邦共和国。8月31日,相应的统一条约由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国务秘书克劳泽和联邦内务部长朔伊布勒签署。根据基本法第23条规定,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于1990年10月3日加入联邦共和国。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重建的勃兰登堡、梅克伦堡-前波莫瑞、萨克森、萨克森-安哈特和图林根各州成为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州。柏林被定为首都。基本法略作修改后对加入的地区生效。

1990年7月,戈尔巴乔夫在莫斯科和高加索同联邦总理科尔和外交部长根舍的会谈中对两个德国的统一表示赞同。统一大业终于水到渠成。其先决条件是联邦共和国放弃使用原子、生物和化学武器、将军队削减至370000人,并在苏联部队驻扎期间不将北约组织结构扩展至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领土上。双方议定苏联部队在1994年年底以前撤出。有了戈尔巴乔夫的赞同,所谓的二加四条约亦于1990年9月顺利签订。苏联、美国、法国和英国以及两个德国的代表在条约中确认统一的德国由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联邦共和国和柏林的地区构成。德国的外部边界被承认为最终边界。考虑到波兰特殊的、在历史上形成的对安全的要求,波恩和华沙在一项补充条约中保证彼此尊重双方的领土完整和主权。

随着统一条约和二加四条约的批准,4个战胜国对涉及作为整体的柏林和德国的权利与义务终止。德国从此重新获得它在45年前纳粹独裁统治垮台时失去的内政与外交全部主权。


hoch zurück weiter titelseite


Visits since 2000-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