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fic dihk
project home page

1945年后的历史定向
hoch zurück weiter titelseite

1945年后的历史定向

1945年5月8日/9日德国军队无条件投降后,在海军上将邓尼茨领导下的最后一届帝国政府还存在了两个星期。随后,政府成员被逮捕。后来战胜国在纽伦堡法庭上控告他们和纳粹专政统治的其他高级官员犯有破坏和平及违反人道的罪行。

战胜国-美国、英国、苏联和法国-于6月5日掌握了在帝国土地上的最高权力。他们的主要目的是,根据伦敦会议纪要(1944年9月12日)以及后来达成的协议行使对德国的绝对管辖权。这一政策的基础所造成的结果是德国分为3个占领区和一个分为3部分的首都柏林以及3个军事司令官组成的共同管制委员会。

在1945年2月的雅尔塔(克里米亚半岛)会议上,法国被三大国纳入它们的圈内,作为第4个管制国并获得自己的占领区。在雅尔塔宣布的意图是取消德国国家的存在,而并非分割帝国的领土。斯大林对保留德国这个经济统一体尤为关心。他要求赔偿苏联由于德国的入侵所遭受的巨大损失,其赔款数额之高绝非一个占领区所能承担。除了200亿美元的战争赔款外,莫斯科还要求将德国全部工业企业的80%完全转让给苏联。

在提出最初几个内容迥然不同的计划之后,美、英也转而主张保留一个有生存能力的整体德国。这样做并非出于对战争赔款的贪欲,而是因为,大约从1944年秋季开始,美国总统罗斯福在对全球的均衡体系作通盘考虑时,正谋求中欧局势的稳定。在这一点上,德国经济的稳定是不可缺少的。于是,他当机立断,摒弃了臭名昭著的摩根陶计划(1944年9月)。根据该计划的建议,德国人民将来应以农耕为生,德国将划分为北方德国和南方德国。

然而,战胜国之间的分歧越来越大。因此,波茨坦会议(1945年7月17日至8月2日)的原来目标-建立欧洲战后秩序-很快就退居次要地位:只是在非纳粹化、非军国主义化、废除经济上的中央集权以及教育德国人信奉民主等的问题上的意见是一致的。另外,西方战胜国同意将德国人从波兰管辖下的德国东部地区、普鲁士东北部、匈牙利和捷克斯洛伐克驱逐出境。该协议造成了严重后果。尽管西方国家允诺将人道地进行这一遣返工作,事实却截然相反。嗣后大约775万德国人被粗暴地驱逐出境。他们为德国的罪过,也为由于苏联占领柯尼斯堡和波兰东部造成的波兰西部边界的推移付出了代价。仅在保留4个占领区作为经济和政治的统一体这个问题上取得了最低限度的一致意见。在此期间,各占领国至少首先可以从自己的占领区中去清算赔款。

然而,后来的事实证明,这样就为今后的事态发展从根本上定了向:不仅由于对战争赔款问题的处理,而且由于4个占领区不同的政治与经济制度的联系,德国成为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埋下冷战伏笔的国家。在此期间,各个占领区开始了建设德国政党和行政机构的工作。在苏战区,这一工作在严格控制下迅速地进行。早在1945年,那里就允许按占领区许可的标准组建政党和建立若干中央行政机构。

在3个西方占领区,政治生活是自下而上地发展起来的。开始时,只允许成立地方级的政党,在各州建立后才获准成立州级的政党。按占领区许可的标准的政党联合是以后的事情。全占领区的行政机构尚处萌芽状态。鉴于非制定一个大规模的超越州界和占领区界的规划不足以解决尚处于断垣残壁中的国家的物质匮乏问题,而4国管理机构已名存实亡,美国和英国遂于1947年决定在经济上合并它们两个占领区(双占区)。

东西方统治制度的分歧以及在各个占领区内对赔款政策的不同处置导致了整个德国财政、税收、原料及生产政策的运作失灵。其结果是,各地区后来的发展大相径庭。法国起初对交叉的经济管理方式(双占区/三占区)漠然置之。斯大林提出共管鲁尔区的要求,同时又在苏联占领区(苏占区)对外实行坚壁。对这些独断专横的措施,例如1946年4月德国共产党(KPD)和德国社会民主党(SPD)被迫联合成德国统一社会党(SED),西方人士对此一筹莫展。

面对着苏联占领区正在变本加厉地转为共产主义专政这一事实,英国人和美国人开始大力推进自己占领区的建设。对西方占领国来说,当务之急是减少西占区的贫穷与匮乏,并着手建立一个自由和民主的国家制度。


hoch zurück weiter titelseite


Visits since 2000-02-01